【36计是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极具代表性的策略典籍,内容源于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商业乃至日常生活中。虽然“三十六计”并非出自同一本书,但其体系化整理后,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谋略智慧之一。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三十六计的内容和含义,本文将对“36计是哪三十六计”进行详细梳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每一条计策的名称与简要解释。
一、三十六计总览
序号 | 计策名称 | 简要解释 |
1 | 走为上计 | 避免正面冲突,选择撤退或转移,保存实力 |
2 | 围魏救赵 | 攻打敌人的要害,迫使敌人回援 |
3 | 借刀杀人 | 利用第三方力量打击敌人 |
4 | 以逸待劳 |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出击 |
5 | 乘虚而入 | 利用敌方内部空虚,趁机进攻 |
6 | 声东击西 | 声言攻击一方,实际攻击另一方 |
7 | 无中生有 | 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
8 | 暗度陈仓 | 借口掩护真实意图,秘密行动 |
9 | 笑里藏刀 |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 |
10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用敌人的方法对付敌人 |
11 | 反客为主 | 从被动变主动,掌握局势 |
12 | 顺手牵羊 | 在对方不注意时获取利益 |
13 | 打草惊蛇 | 引出敌人隐藏的实力或弱点 |
14 | 借尸还魂 | 利用旧有资源或势力重新崛起 |
15 | 调虎离山 | 诱使敌人离开原有阵地 |
16 | 声西击东 | 与“声东击西”类似,强调方向误导 |
17 | 落井下石 | 在敌人陷入困境时进一步打击 |
18 | 假道伐虢 | 借路名义行攻击之实 |
19 | 釜底抽薪 | 直接断绝敌人的根本来源 |
20 | 混水摸鱼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
21 | 金蝉脱壳 | 用假象迷惑敌人,自己撤离 |
22 | 欲擒故纵 |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
23 | 抛砖引玉 | 用小利引诱敌人暴露弱点 |
24 | 瞒天过海 | 用欺骗手段掩盖真实意图 |
25 | 李代桃僵 | 用次要的人或事代替主要目标 |
26 | 趁火打劫 | 在敌人处于劣势时趁机攻击 |
27 | 闪战 | 通过快速机动避开正面交锋 |
28 | 浑水摸鱼 | 与“混水摸鱼”相同,强调混乱中行动 |
29 | 虚虚实实 | 用真假结合的方式迷惑敌人 |
30 | 实实虚虚 | 与“虚虚实实”相对,强调真假交替 |
31 | 以弱胜强 | 以小胜大,以智取胜 |
32 | 以少胜多 | 以少敌多,靠谋略取胜 |
33 | 以智取胜 | 依靠智慧而非武力取得胜利 |
34 | 以巧取胜 | 依靠巧妙手段取得优势 |
35 | 以势取胜 | 利用形势或环境占得先机 |
36 | 以心取胜 | 通过心理战术瓦解敌人意志 |
二、总结
“三十六计”虽非出自同一部书,但其内容涵盖了从战略到战术、从攻防到心理的全方位谋略思想。这些计策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也常被用于管理、谈判、竞争等场合。
了解并掌握这三十六计,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三十六计”的智慧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发。
如需进一步探讨某一计策的具体应用实例,可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