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是什么意思】“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态度严厉、神色冷淡,说话或表情没有丝毫温和之意。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上级对下属、长辈对晚辈或权威对普通人的态度,带有明显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意味。
一、
“不假辞色”出自古代文献,意思是“不以言辞或脸色表示宽容或和气”,即在表达时毫不留情,态度强硬,甚至冷漠。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严肃、不讲情面,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表达,尤其是在描写人物性格、职场环境或社会关系时较为常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恶意或粗暴。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出处 | 古代文献(如《左传》等) |
含义 | 不以言辞或脸色表示宽容或和气;态度严厉、冷淡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态度严肃、不讲情面 |
近义词 | 冷若冰霜、铁面无私、不近人情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温柔体贴 |
使用场景 | 职场、家庭、社会关系中描述他人态度 |
注意事项 | 需结合语境理解,不可滥用,避免误解 |
三、拓展说明
“不假辞色”虽有严厉之感,但在某些场合下也体现了公正与原则。例如,在法律执行、教育管理等领域,适度的“不假辞色”有助于树立权威、维护秩序。然而,过度使用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造成隔阂。
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对象和情境灵活运用,做到刚柔并济,既不失原则,又能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