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拼音】“猝不及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了解这个成语的正确拼音有助于准确发音和使用。
一、
“猝不及防”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战而无备,卒然临之,不能不惊。”意思是事情来得太突然,没有准备,让人措手不及。其拼音为 cù bù jí fáng,其中:
- 猝(cù):突然、出乎意料。
- 不(bù):表示否定。
- 及(jí):达到、赶上。
- 防(fáng):防范、预防。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如天气突变、意外事故等。在书面语中使用较为正式,在口语中也常见。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拼音 | 含义解释 | 使用场景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事情发生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 描述突发事件、意外情况 | 突如其来、措手不及 |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
三、使用示例
1. 他正忙着工作,猝不及防地被老板叫去开会,一点准备都没有。
2. 暴雨突如其来,行人猝不及防,纷纷寻找避雨之处。
四、注意事项
- “猝不及防”是一个四字成语,不可拆开使用。
- 在书写时要注意声调,尤其是“猝(cù)”是第四声,“防(fáng)”是第二声。
- 避免与“措手不及”混淆,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猝不及防”更强调“突然性”,而“措手不及”更强调“反应慢”。
通过了解“猝不及防”的拼音和含义,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