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意思是什么】“怡然自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心情愉快、满足、安详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
一、
“怡然自得”原意是形容人神情舒畅、心境安宁、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样子。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满足感和外在的从容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舒适、自在,没有烦恼和忧虑。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居世,或怀道而隐,或怀珠而默,或怡然自得。”从古至今,“怡然自得”一直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带有积极向上的意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怡然自得 |
拼音 | yí rán zì dé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神情舒畅、心境安宁、感到满足和快乐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心理状态,表示一种安详、自在的情绪 |
近义词 | 心满意足、悠然自得、心安理得 |
反义词 | 忧心忡忡、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例句 | 他坐在庭院里,怡然自得地读着书。 |
三、使用场景
“怡然自得”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描述一个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感到满足;
- 表达对生活、工作或某种状态的满意;
- 在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画面感。
四、注意事项
虽然“怡然自得”是一个正面的成语,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如果语境过于严肃或紧张,可能会显得不够贴切。此外,不要与“悠然自得”混淆,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怡然自得”更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怡然自得”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