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的意思】“义愤填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反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
一、含义总结
“义愤填膺”中的“义”指正义、道义,“愤”是愤怒,“填膺”意为充满胸膛。整体意思是:因看到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非常愤怒,这种愤怒充满内心,难以抑制。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对社会不公、腐败行为或邪恶势力的强烈谴责和反抗心理。
二、词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义 | 正义、道义,代表正当的行为或原则 |
愤 | 愤怒、不满的情绪 |
填膺 | 充满胸膛,形容情绪强烈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社会新闻评论 | “面对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他义愤填膺,决定向有关部门举报。” |
文学作品描写 | “他看着无辜的人被冤枉,心中义愤填膺,无法平静。” |
日常对话中 | “你看到那种欺负弱小的行为,难道不会义愤填膺吗?”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怒不可遏、气愤填膺、义正辞严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五、成语来源(简要)
“义愤填膺”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士大夫或文人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现代则广泛用于日常语言中,表达强烈的道德情感。
六、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正式或半正式语境中,如写作、演讲、评论等。
- 避免滥用:不要在轻微不满或普通抱怨时使用,以免显得夸张。
- 搭配得当:可与“怒火中烧”、“愤慨不已”等词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义愤填膺”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