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是几点到几点钟】在中国传统的时辰划分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其中,“申时”是十二时辰之一,常用于古代的时间表达和传统节气、民俗活动的参考。
“申时”在现代时间中的具体时间段为下午3点至5点,也就是15:00到17:00之间。这个时间段在古代被称为“日昳”,意指太阳西斜、光线逐渐减弱的时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申时”的具体时间范围,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时辰对照表:
时辰 | 对应现代时间 | 传统名称 | 说明 |
子时 | 23:00 - 1:00 | 夜半 | 一昼夜之始 |
丑时 | 1:00 - 3:00 | 鸡鸣 | 天将明之际 |
寅时 | 3:00 - 5:00 | 平旦 | 黎明时刻 |
卯时 | 5:00 - 7:00 | 晓日 | 太阳初升 |
辰时 | 7:00 - 9:00 | 食时 | 早餐时间 |
巳时 | 9:00 - 11:00 | 炎午 | 正午前后 |
午时 | 11:00 - 13:00 | 日中 | 中午正时 |
未时 | 13:00 - 15:00 | 日昳 | 下午初段 |
申时 | 15:00 - 17:00 | 日仄 | 太阳西斜 |
酉时 | 17:00 - 19:00 | 黄昏 | 夕阳西下 |
戌时 | 19:00 - 21:00 | 宵夜 | 夜幕降临 |
亥时 | 21:00 - 23:00 | 夜半 | 入夜之时 |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申时”处于一天中较为活跃的阶段,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工作或学习。在古代,人们常根据时辰安排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而“申时”正是许多地方农作、市集交易的高峰时段。
总之,“申时”对应的现代时间是下午3点到5点,是古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了解这些传统时间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