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是什么意】“窠臼”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旧有的格式、模式或习惯。它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事物沿袭旧有方式,缺乏创新或突破。
一、总结说明
“窠臼”原意是指鸟巢,引申为固定的形式、套路或传统模式。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物固守旧习、缺乏新意。例如,“这篇文章只是老生常谈,落入了窠臼”。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 |
拼音 | kē jiù |
字面意思 | 鸟巢;旧有的格式或模式 |
引申含义 | 固守旧有方式,缺乏创新 |
感情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文章、观点、行为等过于陈旧 |
近义词 | 框架、惯例、套路、旧规 |
反义词 | 创新、突破、革新、变革 |
三、例句解析
1. 他总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毫无新意,完全落入窠臼。
- 表示此人做事方式老套,没有变化。
2. 这篇论文虽然结构严谨,但内容空洞,不过是陈词滥调,落入窠臼。
- 强调文章缺乏原创性,只是重复旧观点。
3. 我们要打破窠臼,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 表达鼓励创新、反对墨守成规的态度。
四、总结
“窠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批评那些固守旧有模式、缺乏创新精神的行为或作品。它提醒人们要不断突破常规,追求进步与变化。在写作、思维和行动中,避免陷入窠臼,是提升自我、推动发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