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望穿秋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望穿秋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期盼和渴望。这个成语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望穿秋水 |
拼音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含义 | 形容极度盼望、期待,甚至到了极点,仿佛眼睛都望穿了秋天的水面。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表达对亲人、朋友、恋人或某种期望的深切思念和等待。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望穿秋水”最早出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剧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中,有一段描写崔莺莺在秋日的庭院中翘首以盼张生归来的情景,其中就有“望穿秋水”的表述。
原文如下:
>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崔莺莺因思念而焦急等待的心情,她望着远处的秋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无奈。
三、文化内涵与延伸意义
“望穿秋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情感的细腻表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水”常常象征着清澈、纯净,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远。
此外,“望穿秋水”也可以引申为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表示即使面对困难与漫长等待,依然不放弃希望。
四、现代用法举例
句子 | 解释 |
他每天都在等她的消息,真是望穿秋水。 | 表达对对方的极度期待。 |
父母望穿秋水,只为等孩子回家过年。 | 强调亲情中的深切期盼。 |
她望穿秋水地等着那个机会的到来。 | 表示对某个机会的强烈渴望。 |
五、总结
“望穿秋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成语,源自古典文学,表达了人们对所爱之人或所求之物的深切期盼。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优美,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文化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