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唇亡齿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讲述了晋献公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
故事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扩张势力,决定攻打虢国。为了顺利进攻,晋国先向虞国借道。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劝谏国君不要答应,因为虢国和虞国是邻国,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但虞国国君不听劝告,最终让晋国通过自己的领地去攻打虢国。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后,回过头来也灭掉了虞国。这就是“唇亡齿寒”的典故。
“唇亡齿寒”讲述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一个国家的灭亡会直接威胁到另一个国家的安全。它强调了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要具备长远的眼光,避免因小失大。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唇亡齿寒 |
出处 | 《左传》 |
意思 |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
故事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 |
故事结果 | 虢国被灭后,晋国又灭了虞国 |
启示 | 强调团结、互助和长远眼光的重要性 |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于形容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