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出处于哪里】“浩如烟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书籍、文献或资料非常多,多得像烟和海一样无边无际。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常被用于日常表达中,强调数量庞大、难以穷尽。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浩如烟海”的出处及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一、成语“浩如烟海”的出处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浩如烟海 |
出处 | 《后汉书·班超传》:“其书为世所重,故天下之士,莫不争先恐后,欲得而读之,若渴饮之泉,浩如烟海。” |
作者 | 范晔(南朝宋) |
朝代 | 南朝宋 |
原文意思 | 形容书籍多得像烟和海一样,无法计量。 |
二、成语释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释义 | 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极其繁多,多得难以计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描述文化、历史、学术等领域时使用较多。 |
搭配 | “浩如烟海的典籍”、“浩如烟海的知识”、“浩如烟海的资料” |
近义词 | 汗牛充栋、卷帙浩繁、琳琅满目 |
反义词 |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微不足道 |
三、成语的现代应用
“浩如烟海”虽然出自古代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研究:如“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
2. 信息时代:如“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
3. 文化传承:如“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四、小结
“浩如烟海”这一成语源于《后汉书·班超传》,原意是形容书籍多得像烟和海一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事物。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出现,在现代语境中也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
成语 | 出处 | 释义 | 用法 | 举例 |
浩如烟海 | 《后汉书·班超传》 | 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数 | 多用于书面语 | “浩如烟海的典籍”、“浩如烟海的信息”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浩如烟海”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也体现了古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敬畏之情。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形容各种繁多的内容,彰显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