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这句话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含义总结
“千里共婵娟”字面意思是: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同欣赏明月。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情感。整句话表达的是:虽然身处异地,但共享同一轮明月,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二、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解释 |
千里 | 表示距离很远,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阂。 |
共 | 表示共同、一起,强调一种共享的情感或体验。 |
婵娟 | 原指美女,后引申为月亮,象征纯洁、美好、团圆之意。 |
三、文化背景
“千里共婵娟”源于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古人认为,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抬头望见明月,就仿佛能与远方的亲人“同赏一轮月”。这种情感在古代尤为强烈,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人们只能通过寄信、写诗来表达思念之情。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但“千里共婵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珍惜亲情、友情,即使不能见面,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关心与牵挂。
五、相关诗句
苏轼原诗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如: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亲情的深刻感悟。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含义 | 相隔千里仍能共赏明月,表达思念与祝福 |
词语解析 | 千里:距离远;共:共同;婵娟:月亮,象征美好 |
文化背景 | 中秋传统,月亮象征团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即使远隔,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传递情感 |
相关诗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千里共婵娟”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明白,即使身处远方,心中仍有牵挂,而那份牵挂,正是人间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