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形而上】“形而上”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在中文语境中常被用来指代超越具体事物、抽象存在的原理或本体。随着西方哲学的引入,“形而上”也常被翻译为“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学”,成为研究存在、本质、原因等根本问题的哲学分支。
一、
“形而上”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探讨超越物质世界、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原则和终极真理。它与“形而下”相对,后者指的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而上”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对“存在”、“本体”和“本质”的追问。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超越具体事物、抽象存在的原理或本体;也可指哲学中研究存在、本质、原因等问题的分支(形而上学)。 |
出处 | 《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中文含义 | 强调超越物质形态、抽象层面的存在或规律。 |
西方对应 | Metaphysics(形而上学),研究存在、本质、因果等根本问题。 |
与“形而下”的关系 | “形而上”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形而下”是具体的、可见的。 |
哲学意义 | 探索宇宙的根本原理、人类存在的本质、意识与现实的关系等。 |
应用场景 | 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领域中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思考。 |
三、结语
“形而上”不仅是哲学中一个深奥的概念,也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思维和文化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关注具体事物的同时,也要思考背后的规律与意义。无论是东方的道家思想,还是西方的形而上学,都在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存在?这些追问,正是“形而上”所承载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