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保证金是按什么标准征收的】残疾保证金,也称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政策性基金。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征收标准和办法,以确保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残疾人就业。
以下是关于残疾保证金征收标准的总结及具体说明:
一、征收对象
残疾保证金的征收对象主要是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二、征收标准
残疾保证金的征收标准通常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残疾人就业情况等因素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项目 | 内容说明 |
征收基数 | 一般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或职工人数 |
残疾人比例 | 各地规定不同,如不低于1.5%或2% |
应安排残疾人数量 | 根据单位职工总数计算应安排的残疾人人数 |
实际安排残疾人数量 | 单位实际安置的残疾人数量 |
未安排部分 | 差额部分需缴纳残疾保证金 |
缴纳标准 | 通常按差额部分乘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三、具体计算方式(示例)
假设某单位有职工100人,当地规定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5%,则应安排1.5名残疾人。若实际只安排了1人,则差额为0.5人,需按此计算缴纳保证金。
例如: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则每月应缴金额为:
0.5人 × 6000元 = 3000元/月
四、减免与优惠政策
部分地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政策,如:
- 对安置残疾人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 对小微企业、福利企业等,可能有减免或缓缴政策;
- 对于确实困难的单位,可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
五、征收管理
残疾保证金由地方税务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征收和管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康复救助等。
六、注意事项
-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咨询当地残联或税务局获取最新政策;
- 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义务,避免因未按规定缴纳而受到处罚;
- 及时申报和缴纳,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总结:
残疾保证金的征收标准主要依据单位职工人数、当地残疾人就业比例、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单位应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或按规定缴纳相应费用,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