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犀岑参的原文和翻译】一、
《石犀》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其边塞诗风格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全诗以“石犀”为题,借物抒情,通过对石犀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在边塞生活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将提供《石犀》的原文,并附上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石犀出江岸,古色苍苔生。 | 石犀立在江岸边,古老的色泽被青苔覆盖。 |
人传此物灵,能避水火兵。 | 人们传说这石犀有灵性,能躲避水火与战乱。 |
我欲问神异,无由得其情。 | 我想探问它的神奇之处,却无法得知真相。 |
江流自东去,不语空留名。 | 江水依旧向东流去,它却默默无言,只留下名字。 |
何必求神仙,此物已足惊。 | 何必去寻求神仙呢?这石犀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
三、结语:
《石犀》虽篇幅不长,但意蕴深远。岑参通过描绘石犀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石像,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沉思,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思想深度。
如需进一步探讨岑参的其他作品或边塞诗风格,欢迎继续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