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意思】“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技艺高超、精妙绝伦。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赞美一些令人惊叹的工艺或设计。
一、
“巧夺天工”原意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现多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尤其是在手工艺、艺术创作、建筑设计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技巧。它强调的是“人为”的巧妙与“自然”的完美之间的对比,突出人工的精湛。
该成语带有极强的褒义色彩,常用于称赞某人或某物在设计、制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例如:一件手工雕刻的作品、一座建筑的设计、一幅绘画等,都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其精美程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巧夺天工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人谓之‘书池’。王羲之书,‘墨池’亦有‘巧夺天工’之美。”(注:此为现代引申用法) |
含义 |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设计精妙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工艺品、艺术作品、建筑设计等,具有强烈褒义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匠心独运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平淡无奇 |
使用场景 | 文艺评论、产品介绍、人物赞美、艺术评价等 |
示例句子 | 这件玉雕作品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使用“巧夺天工”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如文章评论、展览介绍、艺术鉴赏等。避免在日常随意对话中滥用,以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自然。
此外,“巧夺天工”虽然强调“人工”,但并不否定自然之美,而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智慧与技艺的非凡之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巧夺天工”不仅是对技艺的赞美,更是对创造精神的认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科技,都离不开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