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口若悬河是谁的典故

2025-10-09 20:57:53

问题描述:

口若悬河是谁的典故,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9 20:57:53

口若悬河是谁的典故】“口若悬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说话流利、滔滔不绝。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简介

成语 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含义 形容人说话流利、滔滔不绝,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典故人物 郭象

二、典故来源

“口若悬河”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赏誉》篇。原文如下:

> “郭象好谈玄理,言辞清畅,时人谓之‘口若悬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郭象擅长谈论玄学道理,语言清晰流畅,当时的人称他为“口若悬河”。

这里的“口若悬河”,原本是比喻他的语言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形象地表达了他说话的流利和气势。

三、人物背景

郭象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以注释《庄子》而闻名。他在玄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辩论和讲学。他的言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因此被时人称赞为“口若悬河”。

四、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若悬河”逐渐从一个形容人辩才无碍的褒义词,演变为一种带有夸张意味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太多、过于啰嗦,甚至有些不切实际。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形容人说话流利、滔滔不绝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典故人物 郭象
原意 赞扬其言辞清畅、辩才无碍
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说话过多或过于流畅

通过了解“口若悬河”的典故,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还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语言艺术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