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自相矛盾”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这个成语原本讲述的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又说自己的矛能刺穿一切。当别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他便无法回答。后来人们用“自相矛盾”来形容说话或行为前后不一致、互相冲突的情况。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自相矛盾 |
| 出处 | 《韩非子·难一》 |
| 本义 | 指一个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 |
| 引申义 | 形容逻辑错误、观点冲突或行为不一致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时的逻辑错误 |
二、成语来源故事
古代有一位商人,他同时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穿;同时他又吹嘘自己的矛非常锋利,可以刺穿所有东西。有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顿时无言以对,无法回答。
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一个人的说法前后不一致,就会陷入逻辑上的困境,无法自圆其说。
三、使用示例
| 句子 | 解析 |
| 他说要遵守纪律,却经常迟到早退,这真是自相矛盾。 | 行为与言论不符 |
| 这个方案既想节省成本,又想提高质量,明显自相矛盾。 | 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
| 他的理论前后不一,简直是自相矛盾。 | 观点缺乏一致性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1:将“自相矛盾”等同于“矛盾”,其实“矛盾”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自相矛盾”特指同一主体内部的不一致。
- 误用2:认为只有在逻辑上才会有自相矛盾,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如言行不一、计划与执行不符等也属于自相矛盾。
- 注意点: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混淆“矛盾”与“自相矛盾”的区别。
五、总结
“自相矛盾”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指的是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互相冲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也可能出现在行为、计划甚至思想体系中。了解并避免“自相矛盾”,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清晰度和思维的严谨性。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含义 | 说话或行为前后不一致,互相冲突 |
| 来源 | 《韩非子·难一》中的寓言 |
| 用途 | 批评逻辑错误或行为不一致 |
| 注意点 | 区分“矛盾”与“自相矛盾”,避免误用 |
通过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思考中更加严谨,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