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背景资料】《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革命题材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用自己唯一的金属饭盒(即“鱼钩”)为战友钓鱼、维持生命的故事。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节,展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一、
《金色的鱼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在长征途中,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炊事员——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忍受饥饿与疲惫,用一根用旧铁皮制成的“鱼钩”为他们钓鱼充饥。最终,他因营养不良而牺牲,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作者和其他战士。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如老班长的背影、他那根“金色”的鱼钩,以及他对战友的关爱,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背景资料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名称 | 《金色的鱼钩》 |
| 作者 | 王愿坚 |
| 体裁 | 小说 / 革命题材散文 |
| 出版时间 | 1978年首次发表 |
| 背景时代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1934-1936) |
| 故事主线 | 老班长用“鱼钩”为病重战士钓鱼,最终牺牲 |
| 主要人物 | 老班长、小梁、小蓝、小王(三名病重战士) |
| 主题思想 | 弘扬革命精神、歌颂无私奉献、忠诚于革命事业 |
|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象征手法运用得当(如“金色的鱼钩”象征革命精神) |
| 教育意义 |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 |
三、结语
《金色的鱼钩》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红色经典,它让读者在感动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也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班长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