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儆效尤是成语吗以儆效尤的意思】“以儆效尤”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被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那么,“以儆效尤”是否是一个成语?它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以儆效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儆效尤,不祥。”意思是用对一个人的惩罚来警告其他人,使其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惩戒”的作用,目的是通过个案教育群体。
在现代使用中,“以儆效尤”多用于描述对某人进行处罚,以此作为警示,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虽然它属于成语,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新闻报道、法律文书或正式文章中。
需要注意的是,“以儆效尤”中的“儆”意为“警戒”,“效尤”则是“模仿坏的行为”。因此,整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以儆效尤 |
| 是否成语 | 是(成语) |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 字面意思 | “儆”:警戒;“效尤”:模仿坏的行为 |
| 现代释义 | 用对一个人的惩罚来警告其他人,防止其效仿 |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新闻报道、法律文书等 |
| 常见搭配 | 以儆效尤,起到震慑作用;以儆效尤,杜绝类似事件 |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日常口语,避免误解为“惩罚他人” |
| 近义词 | 杀一儆百、惩前毖后 |
| 反义词 | 宽大为怀、姑息养奸 |
三、结语
“以儆效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读。了解其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