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若敝屣还是弃如敝履】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弃若敝屣”和“弃如敝履”这两个成语常被混淆。它们都用来形容对某物或某人的极端轻视、抛弃态度,但用法和出处却有所不同。
为了更清晰地辨别这两个成语的差异,以下将从含义、出处、使用场景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含义解析
成语 | 含义说明 |
弃若敝屣 | 比喻对某事物极为轻视,像扔掉破鞋一样丢弃,强调“不屑一顾”的态度。 |
弃如敝履 | 同样表示对某事物的极度嫌弃,但“敝履”指的是破旧的鞋子,比喻更加形象生动。 |
两者在意义上非常接近,但在用词上略有不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容易混淆。
二、出处与演变
成语 | 出处 | 释义说明 |
弃若敝屣 | 《孟子·尽心下》:“弃天下如敝屣。” | 孟子用此句表达对权力的淡泊态度。 |
弃如敝履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笑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王。’……遂自刎而死。……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实际上“弃如敝履”并非出自《史记》,而是后人根据“弃若敝屣”演化而来,常见于现代汉语中。 |
需要注意的是,“弃如敝履”并不是古籍中的原话,而是在现代语言中逐渐形成的变体,多用于强调对某物的彻底抛弃。
三、使用场景对比
成语 |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弃若敝屣 | 多用于正式场合,强调对某事的不屑或放弃 | 他对待这份工作早已弃若敝屣,毫不在意。 |
弃如敝履 | 更口语化,常用于描述对物品或观念的轻视 | 这些陈旧的想法,早被时代弃如敝履了。 |
虽然两者都可以表示“轻视抛弃”,但“弃若敝屣”更具文学性和正式感,而“弃如敝履”则更贴近日常口语表达。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1. 误用情况:
- “弃如敝履”常被误认为是“弃若敝屣”的另一种说法,但实际上二者在字面和语境上有细微差别。
- 在写作中,如果上下文强调的是“轻视”,可用“弃若敝屣”;若强调“抛弃”,可用“弃如敝履”。
2. 正确用法建议:
- 若描写人物对某种思想、制度的否定,宜用“弃若敝屣”;
- 若描述对旧物、旧观念的彻底抛弃,可用“弃如敝履”。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弃若敝屣 | 弃如敝履 |
含义 | 轻视并抛弃,如同扔掉破鞋 | 轻视并抛弃,如同扔掉破鞋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非古籍原文,现代演化用法 |
正式程度 | 较正式,常用在书面语 | 口语化,较通俗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文学作品 | 日常表达、口语、文章中 |
常见误用 | 与“弃如敝履”混用 | 误以为是古语 |
推荐使用 | 强调轻视、放弃的态度 | 强调抛弃、舍弃的行为 |
综上所述,“弃若敝屣”和“弃如敝履”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上仍有区别。在写作中,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避免误解和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