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这个字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遽”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文言虚词,其含义丰富,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将从常见用法、意义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迅速、急迫:表示动作发生得很快或情况紧急。
2. 突然、忽然:用于描述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
3. 慌张、惊恐:形容人的情绪状态。
4. 副词,相当于“就”:用于连接前后动作,表示紧接着发生。
这些用法多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战国策》等经典作品中均有出现。掌握“遽”的多种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意义 | 释义 | 举例 | 出处 |
迅速、急迫 | 表示动作发生得快或情况紧急 | “亟请于君,遽遣之。”(《左传》) | 《左传》 |
突然、忽然 | 描述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 | “忽闻门外有声,遽启门。” | 《世说新语》 |
慌张、惊恐 | 形容人的情绪状态 | “惧而遽走。” | 《韩非子》 |
副词,相当于“就” | 表示紧接着发生 |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令赵王鼓瑟。’赵王鼓瑟。秦王怒,不许。左右或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秦王怒曰:‘今者五步之内,欲以吾头与君同死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秦王怒,不许。相如曰:‘今者五步之内,欲以吾头与君同死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秦王怒,不许。相如曰:‘今者五步之内,欲以吾头与君同死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史记》 |
三、小结
“遽”作为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具有多义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在学习文言文时,应注重积累常用字的多种用法,以便准确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系统地掌握“遽”字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