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穷文译文】《送穷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穷”这一人生困境的讽刺与自嘲。文章以“送穷”为题,借“穷鬼”之口,讲述自己如何伴随主人,带来困苦、贫穷和不幸,最终被主人驱逐。全文语言诙谐,寓意深刻,反映了韩愈在仕途坎坷、生活困顿中的无奈与自省。
一、文章
《送穷文》讲述了韩愈在贫困中与“穷鬼”相伴的经历。他将“穷”拟人化,称其为“穷鬼”,并描述了“穷鬼”带来的种种困扰:如无钱买酒、衣食不足、朋友疏远等。韩愈通过与“穷鬼”的对话,表达出对自身命运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我调侃的态度。最后,他决定将“穷鬼”送走,希望借此摆脱困苦,迎来新的生活。
文章虽以幽默笔调写成,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面对困境,不应一味怨天尤人,而应积极应对,寻求改变。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有客从余游,问曰:“子何以贫?” | 有位客人跟随我出游,问我:“你为什么这么贫穷?” |
| 余曰:“吾贫而不病。” | 我说:“我虽然贫穷,但身体没有病。” |
| 客曰:“然则何不富?” | 客人问:“那你为什么不富裕呢?” |
| 余曰:“吾贫而不富。” | 我回答:“我贫穷却不富裕。” |
| 客曰:“然则何不仕?” | 客人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做官呢?” |
| 余曰:“吾贫而不仕。” | 我说:“我贫穷而不做官。” |
| 客曰:“然则何不学?” | 客人再问:“那你为什么不学习呢?” |
| 余曰:“吾贫而不学。” | 我回答:“我贫穷而不学习。” |
| 客曰:“然则何不养?” | 客人继续问:“那你为什么不修养自己呢?” |
| 余曰:“吾贫而不养。” | 我说:“我贫穷而不修养。” |
| 客曰:“然则何不乐?” | 客人问:“那你为什么不快乐呢?” |
| 余曰:“吾贫而不乐。” | 我回答:“我贫穷而不快乐。” |
| 客曰:“然则何不辞?” | 客人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
| 余曰:“吾贫而不辞。” | 我说:“我贫穷而不离开。” |
三、文章特点总结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寓意深刻 | 通过“送穷”表达对命运的思考,体现作者的豁达与自省 |
| 语言幽默 | 用拟人手法描写“穷鬼”,增强文章趣味性 |
| 自嘲风格 | 韩愈以自嘲方式表达自己的处境,展现文人风骨 |
| 结构清晰 | 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回答,层层递进,逻辑分明 |
四、结语
《送穷文》虽为一篇短文,却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韩愈个人遭遇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在仕途与生活中的普遍困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文人的无奈与坚持,更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