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许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2025-11-02 21:12:22

问题描述:

许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21:12:22

许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一、

《许行》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思想主张及其与孟子的辩论。许行主张“君民同耕”,提倡简朴生活,反对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强调人人平等、自食其力。孟子则从儒家立场出发,批评许行的观点不符合礼制与社会秩序,主张以仁政治国,强调士农工商各司其职。

本文通过整理《许行》原文、译文及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交锋的内容与意义。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内容类型 内容
原文(节选)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可得免焉。”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徙居岐山之下。民曰:‘仁人也,何以不居?’大王曰:‘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养者害人。’遂去之。夫滕,小国也,非能尽善也,然其所为,亦足以见其志矣。”
又曰:“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吾闻贤者之在世也,与其民共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天下之人,皆利而相逐,是以有争。吾将使民皆安于其业,而不争。’”
翻译 滕文公问孟子说:“滕国是个小国,如果尽全力侍奉大国,就可以避免祸患。”孟子回答说:“从前周太王住在邠地,被狄人侵犯,于是迁到岐山下。百姓说:‘这是个仁德的人,为什么不留下?’太王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自己所养的人而伤害别人。’于是离开了。滕国虽然小,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它的行为也能看出它的志向。”
又说:“有一位讲神农学说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上门告诉滕文公说:‘我听说贤人生活在世上,应该和百姓一起耕种吃饭,自己做饭来治理国家。现在天下的人只顾利益,互相争夺,所以才有争斗。我要让百姓都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不再争斗。’”
注释 - 滕文公:滕国国君,姓姬,名弘,是孟子的学生。
- 大王:指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朝先祖。
- 神农: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被认为是农业的始祖,后成为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许行: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主张“君民同耕”,提倡简朴生活。
- 饔飧:指早饭和晚饭,表示自己做饭吃。
- 贤者:有德行的人,儒家推崇的人物。

三、思想对比分析

观点 许行 孟子
社会分工 反对分工,主张人人耕作 肯定分工,认为士农工商各有职责
君主角色 君主应与民同耕,不分贵贱 君主应以仁德治国,建立礼制秩序
利益观念 反对逐利,主张安分守己 承认利益存在,但需以义统利
政治理念 简单平等,无等级差异 强调等级制度,重视礼乐教化

四、结语

《许行》一文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的变化。许行的思想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其对平等与简朴生活的追求仍具有现实意义。而孟子则从维护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为系统的政治哲学。两者观点虽有冲突,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思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子》其他篇章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