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涉及的中外名著有哪些】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思想内涵。以下是对高考中常涉及的中外名著的总结与归纳。
一、中国名著(必读与常考)
|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主要内容简述 | 考查重点 |
| 1 | 《红楼梦》 | 曹雪芹 |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 人物关系、主题思想、诗词赏析 |
| 2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讲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人物形象、历史背景、情节发展 |
| 3 | 《水浒传》 | 施耐庵 | 描写梁山泊英雄聚义、反抗官府的故事 | 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语言风格 |
| 4 | 《西游记》 | 吴承恩 | 唐僧师徒取经的神话冒险故事 | 哲理寓意、象征意义、人物特点 |
| 5 | 《呐喊》 | 鲁迅 | 包含《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短篇小说 | 社会批判、思想深度、语言风格 |
| 6 | 《彷徨》 | 鲁迅 | 反映社会黑暗与知识分子的迷茫 | 思想内涵、语言表达、人物塑造 |
| 7 | 《边城》 | 沈从文 | 描写湘西边地的风土人情与爱情悲剧 | 风俗描写、人物情感、意境营造 |
| 8 | 《雷雨》 | 曹禺 | 一个家庭内部的复杂纠葛与悲剧命运 | 人物关系、戏剧结构、矛盾冲突 |
| 9 | 《围城》 | 钱钟书 | 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与婚姻问题 | 语言幽默、讽刺手法、人生哲理 |
| 10 | 《子夜》 | 茅盾 | 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变化 | 社会分析、人物刻画、时代背景 |
二、外国名著(常见且重要)
|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主要内容简述 | 考查重点 |
| 1 | 《欧也妮·葛朗台》 | 巴尔扎克 | 描写吝啬鬼葛朗台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 | 人物形象、社会批判、经济描写 |
| 2 | 《巴黎圣母院》 | 雨果 | 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讲述爱与救赎 | 人物对比、浪漫主义风格 |
| 3 | 《红与黑》 | 司汤达 | 描写青年于连的奋斗与堕落 | 心理描写、社会阶层、人物心理 |
| 4 | 《战争与和平》 | 列夫·托尔斯泰 | 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展现历史与人性 | 历史观、人物群像、哲学思考 |
| 5 | 《安娜·卡列尼娜》 | 列夫·托尔斯泰 | 描写贵族女性的爱情悲剧与道德困境 | 人物心理、社会批判、悲剧主题 |
| 6 | 《罪与罚》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探讨犯罪心理与道德救赎 | 心理描写、哲学思辨、宗教主题 |
| 7 | 《老人与海》 | 海明威 | 讲述老渔夫与大海搏斗的孤独旅程 | 英雄主义、象征意义、精神力量 |
| 8 | 《简·爱》 | 夏洛蒂·勃朗特 | 女主人公追求独立人格与爱情尊严 | 女性意识、情感表达、社会观念 |
| 9 | 《傲慢与偏见》 | 简·奥斯汀 | 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与误会 | 人物性格、社会风俗、婚姻观 |
| 10 | 《1984》 | 乔治·奥威尔 | 描绘极权社会下个体的挣扎与压迫 | 政治隐喻、思想控制、反乌托邦 |
三、备考建议
1. 精读重点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欧也妮·葛朗台》等,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关注人物与主题:高考常考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3. 积累文学常识:包括作家生平、作品背景、文学流派等。
4. 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历年高考题目熟悉考查方式和命题思路。
以上内容为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中外名著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