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创作于他任职江西期间。此词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词作。
二、内容展示
(一)原文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注释
词语 | 注释 |
郁孤台 | 在今江西赣州,为登高望远之地。 |
清江水 | 指赣江,流经江西境内。 |
行人泪 | 指过往百姓因战乱而流下的泪水。 |
西北望长安 | 表示怀念中原故土,长安为古都,象征北方沦陷区。 |
可怜无数山 | 借山之重重阻碍,表达对恢复中原的无奈。 |
青山遮不住 | 山虽多,但无法阻挡江水东流。 |
毕竟东流去 | 暗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也暗示抗金事业虽受阻,但终将成功。 |
江晚正愁余 | 黄昏时分,词人内心充满忧愁。 |
山深闻鹧鸪 | 山中传来鹧鸪叫声,更添悲凉气氛。 |
(三)翻译
郁孤台下,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其中夹杂着多少游子的泪水。
我向西北眺望长安,却只见层层青山,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虽然青山重重,却挡不住江水东流而去。
黄昏时分,我的心中充满了忧愁,山林深处传来了鹧鸪的啼叫。
(四)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所作,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当时,金兵南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人登临郁孤台,面对滚滚江水,不禁触景生情,写下此词。
全词以“清江水”起兴,引出“行人泪”,表达了对国难当头、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西北望长安”一句,道出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朝廷无能的愤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寓含了对历史潮流和抗金事业的信心;结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以景结情,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氛围。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辛弃疾“豪放中见沉郁”的风格,堪称南宋词坛的佳作。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品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作者 | 辛弃疾 |
创作背景 | 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词人忧国忧民 |
主题 | 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收复失地的渴望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名句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如需进一步探讨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或南宋词风,可继续关注相关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