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第几条是侵犯人物肖像权】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肖像权问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很多人关心:“法律第几条是侵犯人物肖像权?”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法律条款。
一、
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是保护公民肖像权的主要法律依据。其中,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明确规定了对自然人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界定。
根据该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拍摄、窥视他人住宅等私密空间,不得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也不得拍摄、窥视他人面部、身体等敏感部位,未经允许不得公开他人肖像。若违反上述规定,即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
此外,《民法典》还明确了肖像权的使用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在特定情况下(如新闻报道、公共利益等),可以合理使用他人肖像,但不得损害被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二、相关法律条文一览表
| 法律名称 | 条款编号 | 内容简要 | 适用范围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 禁止非法拍摄、窥视、偷录他人私密空间及身体部位;未经同意不得公开他人肖像。 | 公民肖像权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直播等媒介中的肖像使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第十条 | 著作权人享有肖像权,包括使用权和禁止他人擅自使用。 | 涉及摄影作品、影视作品中肖像的使用与授权。 |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第四十二条 | 对偷窥、偷拍他人隐私的行为可处以行政处罚。 | 针对轻微侵权行为,如非法拍摄他人隐私照片。 |
三、结语
虽然《民法典》并未直接列出“侵犯肖像权”的具体惩罚措施,但其明确规定了肖像权的保护边界。一旦发生侵犯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因此,了解并尊重他人的肖像权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在使用他人肖像时,应尽量取得明确授权,避免因疏忽而触犯法律。
如需进一步了解肖像权相关案例或维权途径,欢迎继续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