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的隅的意思】在汉语中,“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敌人或对手在被包围、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不肯投降。其中,“隅”字是这个成语的关键部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
一、
“负隅顽抗”中的“隅”指的是角落或边远的地方。古人常将“隅”作为防守的有利位置,如山角、墙角等。因此,“负隅”意为依靠角落进行抵抗,“顽抗”则是顽强抵抗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在被围困的情况下,仍死守角落,不肯投降。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敌对势力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抵抗,有时也带有贬义,暗示其不识时务、固执己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示例 |
负隅 | 依靠角落 | 古代军事术语 | 负隅顽抗 |
顽抗 | 坚强抵抗 | 战斗或对抗中 | 顽抗到底 |
隅 | 角落、边远之地 | 地理或军事术语 | 退守一隅 |
负隅顽抗 | 在角落中顽强抵抗 | 常用于描写敌对势力 | 敌人负隅顽抗,我军奋勇进攻 |
三、拓展说明
“隅”在古代常指建筑物的角落或山体的转角,是易守难攻的位置。因此,“负隅”一词在战争语境中具有明显的防御意味。随着语言的发展,“负隅顽抗”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搭配,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仍不愿放弃的顽强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成语常用于描写敌人的行为,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面对压力时的固执与不妥协,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负隅顽抗”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中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和利用。理解“隅”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和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