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丰年原文及注释】《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其中,《丰年》是《周颂》中的一篇,主要歌颂丰收的喜悦与对神灵的感恩。本文将对《诗经·丰年》的原文进行整理,并结合相关注释进行简要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意义。
一、原文
《诗经·周颂·丰年》
>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 降福孔皆,于乐辟雍。
> 以假以享,以介景福。
二、注释
原文 | 注释 |
丰年多黍多稌 | “丰年”指丰收之年;“黍”和“稌”都是谷物名称,表示五谷丰登。 |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 “廪”指粮仓;“万亿及秭”形容粮食数量极多,极言丰收之盛。 |
为酒为醴 | “醴”是一种甜酒,此处指用谷物酿造的酒,用于祭祀。 |
烝畀祖妣 | “烝”通“蒸”,意为进献;“祖妣”指祖先,表示向祖先献祭。 |
以洽百礼 | 意为通过各种礼仪来表达敬意,体现礼制的完备。 |
降福孔皆 | “孔皆”即“甚多”,表示神灵赐予的福气非常多。 |
于乐辟雍 | “辟雍”是古代举行典礼的场所,这里指在宗庙中进行祭祀。 |
以假以享 | “假”通“嘏”,意为祝福;“享”指享用祭品,表示接受神灵的恩赐。 |
以介景福 | “景福”指大福,表示祈求更大的福气。 |
三、
《丰年》是一首描写丰收景象与祭祀活动的诗歌,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天神、祖先的敬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粮食的丰饶、酿酒的仪式、祭祖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诗语言质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礼制精神。它不仅是对丰收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深刻表达。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篇名称 | 《丰年》 |
所属篇章 | 《周颂》 |
主题 | 丰收、祭祀、感恩 |
核心内容 | 描述丰收之年,祭祀祖先,祈求神灵赐福 |
语言风格 | 质朴、庄重、富有节奏感 |
表现手法 | 直接叙述、象征性表达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农耕文化、礼制观念和宗教信仰 |
通过以上文字与表格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诗经·丰年》的内容与内涵,感受古人对丰收的喜悦与对天地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