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的意思】“目瞪口呆”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震惊而愣住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的反应,表现出一种无措和难以置信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目瞪口呆 |
| 拼音 | mù dèng kǒu dāi |
| 出处 |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张廷秀]听得这话,惊得目瞪口呆。” |
| 释义 | 形容因惊讶、恐惧或震惊而发愣,说不出话来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惊愕不已、瞠目结舌、目眩神迷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意外事件 | 他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后,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
| 惊人表现 | 看到那位歌手在舞台上表演时的高难度动作,观众们纷纷目瞪口呆。 |
| 恐怖场面 | 那个恐怖电影中的镜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敢睁眼。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滥用:虽然“目瞪口呆”形象生动,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语言单调。
2. 避免口语化:该成语更适用于书面表达,口语中可使用“吓傻了”“愣住了”等更自然的说法。
3. 注意语境: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成语,不能脱离上下文随意套用。
四、总结
“目瞪口呆”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准确表达人在受到强烈冲击时的反应。在写作中合理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生硬或不合时宜的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