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典故是谁留下来的】“望梅止渴”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于是他故意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虽然并没有真正吃到梅子,但这一计策却起到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作用。
这个典故最早由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记录下来,因此可以认为是刘义庆将“望梅止渴”的故事保留并流传至今。不过,故事的原型可能更早,属于古代民间智慧与历史人物相结合的产物。
“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刘义庆。虽然具体的故事内容可能源自更早的民间传说或历史事件,但正是刘义庆将其收录并传世,使得这一典故得以广泛流传。因此,“望梅止渴”的典故是由刘义庆整理并留下的。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典故名称 | 望梅止渴 |
出处 | 《世说新语·假谲》 |
原文作者 | 南朝刘义庆 |
故事背景 | 曹操在行军途中以“前方有梅林”激励士兵,缓解口渴之苦 |
成语含义 | 比喻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
流传方式 | 通过《世说新语》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播 |
留下者 | 刘义庆(整理并记录该典故)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望梅止渴”这一典故的来源及其传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