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结舌意思】“张口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突发情况、紧张或惊讶时,无法正常说话,嘴巴张开却发不出声音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还富有画面感,常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张口 | 指嘴巴张开,准备说话 |
结舌 | 指舌头像被东西堵住一样,无法发出声音 |
整体意思是:由于紧张、惊讶、慌乱等原因,导致人说不出话来,只能张着嘴,说不出一个字。
二、成语来源
“张口结舌”最早出自《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后来逐渐成为常用成语。它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典故,而是通过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突然听到惊人消息 | 比如听到自己中奖、被裁员等,一时难以反应 |
面对权威人物 | 如老师、领导突然提问,感到紧张 |
意外事件发生 | 如看到车祸、火灾等突发事件,惊恐不已 |
被问到难堪问题 | 如被问及隐私、尴尬话题,不知如何回答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哑口无言、语塞、不知所措 |
反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五、造句示例
1. 听到老师点名批评,他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 看到那场事故,现场的人全都张口结舌,震惊不已。
3. 他平时能说会道,但面对老板时却张口结舌,显得格外局促。
六、总结
“张口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紧张、惊讶或慌乱时无法说话的状态。它不仅在口语中常见,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广泛应用。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自然。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增强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