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的厌解释】“相看两不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尽管彼此默默相对,却始终不感厌倦。其中,“厌”字是理解整句诗的关键。
一、
“相看两不厌”中的“厌”字,意为“厌烦、讨厌”。整句的意思是:彼此相对而视,却始终不感到厌倦。这里的“相看”指的是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一种默契和静默的交流,而“两不厌”则强调这种关系的持久与和谐。
在古诗词中,“厌”常用于表达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或不愿离去的状态,而非单纯的负面情绪。因此,“相看两不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宁静。
二、表格解析
字词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情感色彩 |
相看 | 相互观看、对视 | 描述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动方式 | 中性偏积极 |
两 | 双方,指诗人与山 | 强调双方的关系 | 中性 |
不厌 | 不感到厌烦 | 表达诗人对山的依恋与喜爱 | 积极 |
厌 | 厌烦、讨厌 | 古代常用语,此处为反用 | 负面转正面 |
三、拓展理解
“相看两不厌”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诗人通过这一句诗,传达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孤独无依,唯有与敬亭山相伴,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不厌”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视觉欣赏,成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契合。
在现代语境中,“相看两不厌”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那种无需言语、却能心领神会的关系。它强调的是情感的深度与持久,而不是表面的热闹与喧嚣。
四、结语
“相看两不厌”的“厌”字,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它不仅是诗句中的一个关键词,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缩影。通过对“厌”的解读,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对友情、对内心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