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口诀及顺口溜有哪些】“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套经典策略,源自《孙子兵法》的智慧积累,后经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口诀和顺口溜,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这些古老的谋略智慧。
以下是对“三十六计口诀及顺口溜有哪些”的总结内容,结合常见的版本进行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三十六计口诀及顺口溜总结
序号 | 计名 | 常见口诀或顺口溜 | 简要解释 |
1 | 背水一战 | “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 | 将士兵置于无退路之地,激发其战斗意志。 |
2 | 围魏救赵 | “围其要害,解其困局。” | 攻打敌方薄弱点,迫使敌人撤军。 |
3 | 借刀杀人 | “借力打力,不费己力。” | 利用第三方力量打击敌人,避免直接冲突。 |
4 | 以逸待劳 | “养精蓄锐,静待战机。” | 保持体力,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
5 | 声东击西 | “声东击西,虚实结合。” | 表面行动与真实意图相反,迷惑敌人。 |
6 | 暗度陈仓 | “暗中行动,出其不意。” | 在敌人未察觉的情况下实施计划。 |
7 | 笑里藏刀 | “表面友好,暗藏杀机。” | 外表示好,实则设下陷阱。 |
8 | 无中生有 | “虚张声势,制造假象。” | 制造虚假信息,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 |
9 | 偷梁换柱 | “替换关键,误导对方。” | 替换重要部分,让敌人误判形势。 |
10 | 乘虚而入 | “趁虚而入,攻其不备。” | 在敌人虚弱时发动攻击。 |
11 | 假道伐虢 | “借道灭国,一举两得。” | 借道他国,顺便消灭对手。 |
12 | 借尸还魂 | “借力重生,死中求活。” | 在绝境中寻找生机,重新振作。 |
13 | 调虎离山 | “引蛇出洞,诱敌深入。” | 诱骗敌人离开根据地,便于攻击。 |
14 | 釜底抽薪 | “断其根本,瓦解敌势。” | 直接摧毁敌人的根基,使其无力再战。 |
15 | 混水摸鱼 | “趁乱取利,随机应变。”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不被规则束缚。 |
16 | 金蝉脱壳 | “脱身远遁,留空陷阱。” | 伪装撤退,实则另有打算。 |
17 | 指桑骂槐 | “间接批评,震慑他人。” | 不直接指责,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达到目的。 |
18 | 鼠尾草计 | “似是而非,混淆视听。” | 用模糊手段让敌人难以判断真实意图。 |
19 | 抛砖引玉 | “以小利诱敌,引其上钩。” | 用小代价引诱敌人进入圈套。 |
20 | 兵不厌诈 | “诡计多端,不择手段。” | 使用欺骗手段达成目标。 |
21 | 苦肉计 | “自伤其身,博取信任。” | 通过自我伤害来赢得敌人信任。 |
22 | 连环计 | “层层设伏,步步为营。” | 设计多个步骤,逐步实现目标。 |
23 | 走为上计 | “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 在不利情况下选择撤退,避免损失。 |
24 | 虚张声势 | “大张旗鼓,吓退敌人。” | 装出强大气势,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
25 | 假戏真做 | “假装认真,实则另有图谋。” | 表面认真对待,实则另有所图。 |
26 | 声东击西 | “声东击西,转移注意力。” | 与第5计重复,但强调不同角度的应用。 |
27 | 顺手牵羊 | “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 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战果。 |
28 | 以少胜多 | “以智取胜,不靠兵力。” | 依靠策略战胜数量上的劣势。 |
29 | 以彼之道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用敌人的方法对付敌人。 |
30 | 反客为主 | “由被动转主动,掌控局势。” | 从被支配地位转为支配者。 |
31 | 闭门羹计 | “拒人门外,不给机会。” | 用拒绝的方式阻止对方接近。 |
32 | 以逸待劳 | “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 与第4计重复,强调长期准备的重要性。 |
33 | 以弱胜强 | “以柔克刚,以智取胜。” | 用灵活策略战胜强敌。 |
34 | 声东击西 | “声东击西,屡试不爽。” | 与前几项重复,强调其有效性。 |
35 | 空城计 | “虚张声势,吓退敌军。” | 在无兵可守的情况下,用假象迷惑敌人。 |
36 | 走投无路 | “绝境之中,反败为胜。” | 在绝境中寻找突破口,逆转局势。 |
二、总结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实用策略,也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职场竞争、商业谈判等多个领域。通过口诀和顺口溜的记忆方式,可以更轻松地掌握这些智慧。
以上内容结合了常见版本的三十六计及其对应的口诀和顺口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古老而深刻的谋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