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顿开茅塞名词解释

2025-11-17 06:14:09

问题描述:

顿开茅塞名词解释,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7 06:14:09

顿开茅塞名词解释】“顿开茅塞”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不容跬;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后人根据其中的寓意,引申出“顿开茅塞”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受到启发后突然明白、豁然开朗的状态。

一、

“顿开茅塞”原意是指在困境中突然得到启示,思想豁然开朗。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学习、思考或解决问题时,因某句话、某个观点或某种经历而突然理解了原本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认知和领悟。它强调的是思维的转变和意识的觉醒。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教育领域或日常交流中,表达一种从困惑到清晰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顿开茅塞
出处 《孟子·尽心下》
本义 原指山路狭窄,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后引申为思维受阻,突然被启发。
现代含义 指人在受到启发后,突然明白问题所在,思路变得清晰。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因某事而豁然开朗。
近义词 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反义词 雾里看花、茫然不解、困惑不解
造句示例 他听了老师的讲解后,顿时顿开茅塞,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
使用场合 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等需要顿悟的场景中使用

三、使用建议

“顿开茅塞”虽然形象生动,但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适合在正式写作或教学过程中使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生搬硬套。同时,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解释,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顿开茅塞”的来源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内涵,也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