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枘圆凿具体是什么意思】“方枘圆凿”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原意是说,方形的榫头要放进圆形的卯眼,显然是不相合的。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不能相容或不协调,常用于形容性格、观点、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一致。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方枘圆凿 |
| 拼音 | fāng ruì yuán záo |
| 出处 | 《楚辞·离骚》 |
| 原意 | 方形的榫头放进圆形的卯眼,无法契合 |
| 引申义 | 比喻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合拍 |
| 使用场景 | 描述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
| 近义词 | 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
| 反义词 | 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
二、成语用法解析
1. 字面理解
“枘”是指榫头,“凿”是卯眼。在古代木工中,榫头和卯眼必须形状匹配才能牢固结合。如果将方形的榫头放进圆形的卯眼,显然无法嵌合,因此称为“方枘圆凿”。
2. 引申意义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不合,比如两个人性格差异大,想法不同,难以沟通或合作。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不匹配,比如制度与现实不符,理念与实践冲突等。
3. 常见搭配
- 他俩性格差异太大,简直是方枘圆凿。
- 这种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方枘圆凿,难以推行。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文化差异、制度与实际的矛盾等情境。
- 语气风格: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避免误用:不要将其用于描述物理结构上的不匹配,而是强调“理念”“性格”“行为”的不协调。
四、拓展知识
在现代语境中,“方枘圆凿”有时也用来形容“强求一致”,即试图让不兼容的事物强行融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尊重差异,寻求合理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统一。
通过了解“方枘圆凿”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我们可以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不协调”“不匹配”的概念,提升语言的精准度和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