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明清时期,内容主要来源于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它不仅在军事上有重要价值,也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三十六计》的全文及每计的简要译文进行整理与总结。
一、三十六计全文列表
序号 | 计名 |
1 | 背水一战 |
2 | 围魏救赵 |
3 | 借刀杀人 |
4 | 以逸待劳 |
5 | 声东击西 |
6 | 无中生有 |
7 | 暗度陈仓 |
8 | 顺手牵羊 |
9 | 调虎离山 |
10 | 釜底抽薪 |
11 | 浑水摸鱼 |
12 | 空城计 |
13 | 苦肉计 |
14 | 连环计 |
15 | 走为上计 |
16 | 假道伐虢 |
17 | 偷梁换柱 |
18 | 指桑骂槐 |
19 | 金蝉脱壳 |
20 | 欲擒故纵 |
21 | 抛砖引玉 |
22 | 空中楼阁 |
23 | 反客为主 |
24 | 乘火打劫 |
25 | 唇亡齿寒 |
26 | 李代桃僵 |
27 | 趁火打劫 |
28 | 假痴不癫 |
29 | 乐不思蜀 |
30 | 拈花惹草 |
31 | 走为上计 |
32 | 隔岸观火 |
33 | 按兵不动 |
34 | 借尸还魂 |
35 | 调虎离山 |
36 | 假途灭虢 |
> 注: 部分计名存在重复或不同版本的记载,如“走为上计”出现两次,“调虎离山”也出现两次,可能是因历史流传中的差异所致。
二、三十六计简要译文
序号 | 计名 | 译文说明 |
1 | 背水一战 | 在绝境中奋力一搏,激发士兵斗志,背靠水流作战,决一死战。 |
2 | 围魏救赵 | 不直接救援被围困的友军,而是攻击敌人的后方或盟友,迫使敌人撤退。 |
3 | 借刀杀人 | 利用他人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自己直接介入。 |
4 | 以逸待劳 |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再出击。 |
5 | 声东击西 | 声称进攻东方,实际却攻打西方,迷惑敌人。 |
6 | 无中生有 | 故意制造假象,使敌人产生误解。 |
7 | 暗度陈仓 | 通过隐蔽的方式达到目的,表面行动与真实意图相反。 |
8 | 顺手牵羊 | 在对方疏忽时趁机获取利益。 |
9 | 调虎离山 | 引诱敌人离开其有利位置,使其失去优势。 |
10 | 釜底抽薪 | 直接切断敌人的根本资源或支持。 |
11 | 浑水摸鱼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趁乱而行。 |
12 | 空城计 | 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
13 | 苦肉计 | 通过自残或假装受苦来博取同情或信任,达到欺骗目的。 |
14 | 连环计 | 设计多个步骤,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目标。 |
15 | 走为上计 | 在不利情况下,选择撤退是最优策略。 |
16 | 假道伐虢 | 借口经过某地,实则图谋其地。 |
17 | 偷梁换柱 | 替换关键部分,以达到改变结果的目的。 |
18 | 指桑骂槐 | 不直接批评某人,而是借题发挥,间接指责。 |
19 | 金蝉脱壳 | 伪装逃脱,留下空壳迷惑敌人。 |
20 | 欲擒故纵 | 先放松控制,再突然出击,捕获对手。 |
21 | 抛砖引玉 | 用低价值的东西吸引对方注意,从而得到高价值的回报。 |
22 | 空中楼阁 | 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计划,不可靠。 |
23 | 反客为主 | 从被动变主动,掌握局势主导权。 |
24 | 乘火打劫 | 在别人遭遇困难时趁机夺取利益。 |
25 | 唇亡齿寒 | 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会受损。 |
26 | 李代桃僵 | 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自己,或替人承担后果。 |
27 | 趁火打劫 | 在他人危难之际,趁机获利。 |
28 | 假痴不癫 | 表面装傻,实则清醒,以掩藏真实意图。 |
29 | 乐不思蜀 | 安于现状,忘记原本的目标或责任。 |
30 | 拈花惹草 | 无意间招惹是非,引发麻烦。 |
31 | 走为上计 | 在劣势下撤退是最佳选择。 |
32 | 隔岸观火 | 对他人的争斗袖手旁观,坐等时机。 |
33 | 按兵不动 | 保持冷静,不轻易行动,等待时机。 |
34 | 借尸还魂 | 用旧的方法或人物重新获得影响力。 |
35 | 调虎离山 | 与第9计相同,再次出现。 |
36 | 假途灭虢 | 借口路过某地,实际上是为了消灭对方。 |
三、总结
《三十六计》是一部集智慧与谋略于一体的古代兵法典籍,不仅适用于军事斗争,也广泛用于生活、职场和人际关系中。每一条计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古人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和应对策略的灵活运用。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清晰了解《三十六计》的完整名称及其基本含义。对于希望提升战略思维、增强应变能力的人来说,《三十六计》无疑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