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是什么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其行世也,不可得而见也。其传世也,不可得而闻也。故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荦荦大端”,意指事情的主要方面或核心内容。
一、总结说明
“荦荦大端”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强调某件事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或最核心的内容。它通常用于学术、写作、演讲等正式场合,表达对事物整体把握的重视。
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适用范围:多用于描述复杂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政策、理论、历史事件等。
- 语气庄重:由于是文言词汇,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正式程度。
- 避免滥用:不要在日常口语中随意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
二、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荦荦大端 | luò luò dà duān | 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 |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多用于正式场合,强调核心内容 |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学术研究
- 在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时,我们应抓住其荦荦大端,而不应被细枝末节所迷惑。
2. 政策解读
-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改革方向,正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荦荦大端。
3. 写作指导
- 写作时要先明确主题,把握荦荦大端,再逐步展开细节。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关键所在、核心问题、主要部分 |
反义词 | 琐碎细节、次要问题、边缘内容 |
五、结语
“荦荦大端”虽源于古文,但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它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注重把握全局、突出重点,而不是陷入琐碎的细节之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