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三年不窥园,其学大成。”原意是指读书人专心致志,连院子里的风景都不去看一眼,形容人读书非常专注、勤奋。后来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一个人心思专一,不被外界干扰。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目不窥园 |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 原意 | 形容读书人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 | 
| 引申义 | 比喻心思专一,专注于某事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扬他人或自己学习、工作时的专注精神 |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埋头苦干 |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分心旁骛 | 
二、详细解释
“目不窥园”最早是形容董仲舒读书非常刻苦,三年间没有走出书房去欣赏庭院中的景色。这种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勤奋好学的象征。在现代,“目不窥园”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也可以指任何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或任务。
例如:他在研究课题时目不窥园,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可用于表扬他人或自我激励,尤其是在学习、科研、创作等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
2. 避免滥用:不要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3. 搭配词语:可以与“潜心钻研”、“专心致志”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状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目标时,保持专注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只要能做到“目不窥园”,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