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僧寺夜读译文】《王冕僧寺夜读》是一篇讲述元代画家、诗人王冕早年勤奋苦学的古文,出自《明史·王冕传》。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王冕在寺庙中刻苦学习、最终成就非凡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
王冕是元末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自幼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因家贫无力入学,他常到寺庙中寄宿,夜晚借着佛殿的灯光读书。他的勤奋与毅力感动了周围的人,也让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最终成为一代名士。
文章虽短,却生动刻画了一个寒门学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形象,展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精神。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王冕者,诸暨人。 |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 |
幼贫,父命牧牛陇上。 | 他小时候家境贫穷,父亲让他去田间放牛。 |
每日归,辄怀纸笔,就佛殿灯下读书。 | 每天回来后,他就带着纸笔,在佛殿的灯下读书。 |
夜则燃脂膏,照书诵读。 | 晚上就点燃油脂,照亮书本,继续诵读。 |
或问之,曰:“吾非有志于功名,惟愿读书耳。” |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不是为了功名,只是想读书罢了。” |
乡人怜之,共助其学。 | 村里的人同情他,一起帮助他学习。 |
及长,博通经史,尤工画梅。 | 长大后,他精通经史,尤其擅长画梅花。 |
三、感悟与启示
《王冕僧寺夜读》虽然篇幅不长,但意义深远。它告诉我们:
-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王冕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学习,最终取得成就。
- 环境不能决定一切:即使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只要心中有志,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 读书改变命运:通过不断学习,一个人可以突破出身限制,实现自我价值。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王冕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与理想。
如需进一步解读或拓展相关人物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