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其德是什么意思】“二三其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后人引申为“二三其德”,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行为或感情上反复无常、不专一。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二三 | 表示“反复无常”、“不专一”的意思 |
其德 | 指人的品德、道德、操守 |
整体含义:
“二三其德”原意是指人的品德不稳定,反复无常。现多用来形容人在感情、行为或立场上不够坚定,缺乏忠诚和专一。
二、出处与演变
出处 | 原文 | 现代引申 |
《诗经·卫风·氓》 |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 后人引申为“二三其德”,强调品德的不稳定 |
后世文献 | 多用于批评他人品德不端、言行不一 | 引申为对人品不稳定的指责 |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不专一 | 他对待感情总是二三其德,让人难以信任。 |
描述态度摇摆 | 在工作中,他常常二三其德,缺乏责任心。 |
形容道德不稳 | 这个官员二三其德,最终被查处。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三暮四、心猿意马 |
反义词 | 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
五、总结
“二三其德”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道德、情感或行为上的不专一和反复无常。它不仅适用于个人感情生活,在职场、社会交往中也常被用来批评他人的不诚信或不稳定表现。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避免成为“二三其德”的人。
文章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文学典籍与现代语言使用习惯进行整理,力求准确传达成语的含义与用法,避免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