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不凌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是故君子之道,隐而彰,微而明,柔而坚。此之谓‘不凌节而施’。”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急于求成。
一、
“不凌节而施”是古代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强调的是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或强行灌输知识。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主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成长。
它强调了教育的节奏感与适应性,反对“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启发与引导,使学生在自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学记》 |
原文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此之谓‘不凌节而施’。” |
含义 | 教育应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不急于求成。 |
核心思想 | 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与引导。 |
教育意义 | 反对“拔苗助长”,强调教学节奏与个体差异。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教育中,应重视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 |
对比概念 | 与“凌节而施”相对,后者指违背学习规律,急于求成。 |
三、结语
“不凌节而施”不仅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原则,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今天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更应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避免过度压力和机械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