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全面考验。了解长征的时间、起点与终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一、
长征始于1934年10月,主要由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此外,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等也分别从不同地区出发,先后完成长征任务。长征的起点多为根据地中心,如瑞金、遵义等地;终点则多为陕北或甘肃等战略要地。
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自然环境恶劣、敌军围追堵截、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并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长征时间、起点与终点
项目 | 内容 |
长征时间 |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
长征起始部队 |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 |
长征起点 | - 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 - 红四方面军:四川通江 - 红二方面军:湖南桑植 - 红二十五军:河南罗山 |
长征终点 | - 红一方面军: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 红四方面军:甘肃会宁 - 红二方面军:甘肃会宁 - 红二十五军:陕西延川 |
长征意义 | 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奠定抗日战争基础、形成“长征精神” |
三、结语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其时间跨度虽长,但意义深远。通过了解长征的起点与终点,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更能体会到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