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及翻译

2025-10-03 12:18:04

问题描述:

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及翻译,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12:18:04

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及翻译】一、

《萧颖士傲物自侮》是唐代史学家刘禹锡所著的一篇寓言性质的短文,通过讲述萧颖士因骄傲自大而最终自取其辱的故事,警示世人做人应谦逊有礼,不可恃才傲物。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对照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结合表格形式对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便于记忆和参考。

二、原文及翻译

内容 原文 翻译
开头 萧颖士者,天宝中人也。 萧颖士是天宝年间的人。
性格 少负才名,自负不群。 他年少时便以才华闻名,性格高傲,不随俗流。
行为 常轻视他人,自以为天下无双。 他常常看不起别人,自认为天下无人能及。
事件 尝游于东都,遇一老儒,问其所学。 有一次他在东都游历时,遇到一位老儒生,询问他的学问。
对话 颖士曰:“吾读书万卷,何足道哉!” 萧颖士说:“我读过上万卷书,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反应 老儒笑曰:“君之书,不过记诵耳。” 老儒笑着说:“你的书,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
结果 颖士惭,遂改志力学。 萧颖士感到羞愧,于是改变志向,努力学习。
后果 后卒以文章显,然终不得志。 后来他凭借文章成名,但最终并未实现抱负。

三、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萧颖士从傲慢到悔悟的过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不能恃才傲物,否则即使有才华,也难以成事。同时也说明了谦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人贵在自省。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文章出处 唐代刘禹锡《萧颖士傲物自侮》
主旨 傲慢导致失败,谦虚方能成事
人物 萧颖士(傲慢)、老儒(智慧)
教训 不可轻视他人,应虚心求教
结局 萧颖士虽有所成,却未得志

五、结语

《萧颖士傲物自侮》虽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与成就的过程中,谦逊与自省比才华更重要。只有虚心学习、尊重他人,才能真正立身立业,避免“傲物自侮”的悲剧重演。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