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歇后语】“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套经典策略,源于《孙子兵法》和历代军事家的智慧总结。而“歇后语”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形象的描述,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解释或点题。将“三十六计”与“歇后语”结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让这些古老的计谋更贴近生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三十六计歇后语”,它们既保留了原意,又融入了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便于理解和传播。
一、三十六计歇后语总结
原计名 | 歇后语 | 解释 |
走为上计 |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 | 指遇到困难时,退让是明智的选择 |
围魏救赵 |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表示以间接手段达到目的 |
借刀杀人 |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指利用他人之手打击敌人 |
以逸待劳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表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
声东击西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指声张正面,实则攻击另一方向 |
无中生有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表示凭空捏造事实 |
偷梁换柱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指表面一套,实际另一套 |
笑里藏刀 | 诸葛亮吊孝——假哭 | 表示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 |
指桑骂槐 |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 指借题发挥,间接批评 |
金蝉脱壳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刚柔并济 | 表示摆脱困境,另寻出路 |
欲擒故纵 | 孔明焚香弹琴——临危不惧 | 表示先放纵对方,再加以控制 |
抛砖引玉 |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 表示以小利诱敌,引出更大目标 |
瞒天过海 |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 指隐藏真实意图,制造假象 |
反客为主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 表示反客为主,掌握主动权 |
空城计 | 诸葛亮唱空城——心里有数 | 指在劣势中保持冷静,迷惑对手 |
苦肉计 | 诸葛亮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表示故意受苦,骗取信任 |
连环计 | 诸葛亮隆中对——未雨绸缪 | 指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 |
走为上计 |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 表示遇到危险时选择撤退 |
调虎离山 | 诸葛亮捉妖——有办法 | 指引开敌人主力,集中力量攻击 |
假途灭虢 | 诸葛亮卖草鞋——穷讲究 | 表示借路消灭敌人 |
偷鸡不蚀米 | 诸葛亮治蜀——有条有理 | 表示行动谨慎,收益最大 |
釜底抽薪 | 诸葛亮打太极——稳扎稳打 | 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欲加之罪 | 诸葛亮打官司——理直气壮 | 表示强加罪名于人 |
空中楼阁 | 诸葛亮算卦——神机妙算 | 指没有基础的计划 |
画地为牢 | 诸葛亮下棋——步步为营 | 表示自我限制,难以突破 |
闭门羹 | 诸葛亮做木牛流马——巧夺天工 | 指拒绝别人,不予理会 |
暗度陈仓 | 诸葛亮用计——千变万化 | 指秘密进行,不为人知 |
顺手牵羊 | 诸葛亮治国——有条有理 | 指趁机获取小利 |
以少胜多 | 诸葛亮带兵——运筹帷幄 | 表示兵力虽少,但策略得当 |
大义灭亲 | 诸葛亮判案——铁面无私 | 表示为了正义,不惜牺牲亲情 |
二、结语
“三十六计”与“歇后语”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了解古代智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这些“三十六计歇后语”能为大家带来乐趣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