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意思解释】“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指读书专心致志,连院子里的景色都不去看一眼,形容人读书非常专注、勤奋,心无旁骛。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目不窥园 |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 原意 | 形容读书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 | 
| 现代用法 | 比喻学习或工作时非常专注,不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 
| 情感色彩 | 褒义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表扬他人刻苦学习或专注工作的态度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目不窥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讲述的是董仲舒在研究儒家经典时,非常投入,甚至连庭院中的花草树木都不曾留意。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学习认真、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
随着时代发展,“目不窥园”不仅限于读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研究或其他领域中高度专注的状态。
三、使用示例
1. 他为了准备考试,常常目不窥园,几乎足不出户。
2. 在科研工作中,她目不窥园,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分心走神 | 
五、总结
“目不窥园”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了专注和坚持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学问、追求卓越的传统精神。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任务时要保持专注,不被琐事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