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不平则鸣什么意思

2025-10-15 04:00:11

问题描述:

不平则鸣什么意思,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5 04:00:11

不平则鸣什么意思】“不平则鸣”是一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送孟东野序》的成语,原意是“不平的事情就会发出声音”,引申为人在遭遇不公、委屈或不顺时,会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诉求。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不公正现象时,会忍不住发声、抗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词语解析

词语 含义 出处 引申义
不平 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 韩愈《送孟东野序》 指社会不公、个人受屈等
就、便 —— 表示因果关系
发声、呐喊 —— 表达不满、抗议或主张

二、用法与语境

“不平则鸣”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常见于以下情境:

1. 个人遭遇不公时:如工作被不公平对待,内心不满,便会“不平则鸣”。

2. 社会现象批评: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批评和揭露。

3. 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作品反映现实问题,表达对不公的批判。

三、延伸理解

- 情感表达:人有情绪,遇到不平自然会有反应,这是人性的体现。

- 社会正义:鼓励人们关注公平、维护正义,敢于发声。

- 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敢言”的精神,强调责任感和担当。

四、相关名句

名句 出处 解释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事物如果受到不平的待遇,就会发出声音。
“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周易》 有见识的人看到机会就行动,不会等待太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意志。

五、总结

“不平则鸣”不仅是对个体情绪的描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不应沉默,而应勇敢发声。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文人,也适用于现代每一个人。无论是在职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公共事务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正义感,都是“不平则鸣”的现代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