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张廷玉是怎样的人】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张英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张廷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历任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等要职,是清代重要的文官代表之一。
张廷玉一生以谨慎、勤勉著称,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政务处理上注重制度建设,尤其在编纂《明史》和《清世宗实录》方面贡献卓著。他的性格低调务实,虽位高权重,却极少张扬,深受同僚尊重。
张廷玉的主要特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张廷玉 |
生卒年 | 1672年-1755年 |
籍贯 | 安徽桐城 |
官职 | 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等 |
主要成就 | 参与编纂《明史》《清世宗实录》,推动文化与制度建设 |
性格特点 | 谨慎、勤勉、低调、务实 |
历史评价 | 清代重要文官代表,政绩突出,影响深远 |
家庭背景 | 父亲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家族世代为官 |
张廷玉的一生,体现了清代士大夫阶层的理想形象:既有扎实的学问功底,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同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忠诚度。他虽未直接参与重大军事决策,但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经历也反映出清代官僚体系中“文治”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