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猿奔林出处于哪里】“穷猿奔林”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的出路。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它的出处却并不广为人知。下面将对“穷猿奔林”的出处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穷猿奔林”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原文为:“穷猿奔林,尚欲择木;人之困穷,岂得不求安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一只饥饿的猿猴,在逃命的时候也会寻找树木作为庇护;人一旦陷入困境,自然也会寻求安稳的出路。
此句用来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仍会尽力寻找生存的机会或出路,强调了人在绝境中仍然有求生的本能和智慧。
该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选择。
二、出处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穷猿奔林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原文句子 | “穷猿奔林,尚欲择木;人之困穷,岂得不求安乎?”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出处背景 |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笔记小说集,内容多为清谈、轶事等。 |
成语含义 | 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仍会努力寻找出路或安身之处。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演讲、评论中,形容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求生意识。 |
后世影响 | 成语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逆境中求存”思想的经典表达之一。 |
三、结语
“穷猿奔林”虽源自古籍,但其寓意深刻,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困境与选择的思考。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人性的洞察,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适者生存”的哲学理念。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